來源:Admin 發布時間:2015-02-11 10:48:34 點擊:次
再提國家與革命
----李鼎
進入2014年以來,國家經濟轉型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就像這春夏之交的天氣一樣,難以適應又琢磨不透。這一場已經到來的變革讓我想起了列寧的巨著《國家與革命》。
十幾年來我們一直沿著交通、能源這個方向,始終跟隨并踩著整個行業蓬勃發展的節奏,克服了多少困難,今天的局面來之不易。一個企業的興衰取決于經營與生產,它和一個國家的興衰取決與政黨與政權是完全相同的。
明代的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。我很贊賞這句話,這正是中國人的優點之一,是那些敢于擔當者擲地有聲的生活態度。我們所有員工都應該關注當前這個頗像天氣一樣的發展環境。
每當我們心情愉悅地參觀那些屹立百年的古建筑,往往首先會由衷贊嘆前門兩側的兩根柱子,而很多人看不到后面同樣重要的另外兩根。巍峨大廈必然有四根穩固的頂梁柱。正所謂獨木難支,《管子·牧民》:“禮義廉恥,國之四維,四維不張,國乃滅亡”。
我經常想企業的經營和生產,就像正門口的兩根柱子,是明白顯露的,住在里面的自家人和外面注視的人,看見這兩根柱子就大致看見了這個大廈的規格程度。什么是企業后面那兩根柱子呢?現在先打個結挽著,后面討論。
我向來不隱瞞自己的觀點,我也特討厭那些教人如何成功的大嘴,到處口吐蓮花,全講些腳不踏地的滿天神佛。我在西藏看見過衰老的鷹脫毛不生,只好整日奔波在河邊食魚,那景象何其悲壯。思想自由,意志才自由。你有了翅膀,你才有天空。鷹是這樣,人又何嘗不是呢。
一個政黨要執政一個國家,取決于政策和干部。一群人要發展一個企業,速度和方向決定了它的終極。1917年列寧在《國家與革命》里提出了4個觀點:他說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。論證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必要性。揭示了無產階級專政與社會主義民主的一致性。說明了國家消亡的經濟基礎。列寧應用馬克思、恩格斯的基本思想,闡述了他關于國家學說的實質問題。如今時過境遷,民智開啟,這些已不再深奧。這讓我想起一句口語,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。列寧的“國之四維”,同樣適應于企業的發展。經營走入絕地,企業先于員工解散;生產走入絕地,員工先于企業解散。列寧的說法是正確的方向必然有最廣泛的支持。推而廣之,調整經營方向就是要適應國家政策的變化,如果不能得到大多數員工的支持必然暗淡了企業的方向;生產的規模和速度是企業管理水平的集中表現。技術的不斷革新必然要去掉那些曾經是經驗的管理條文,固化、僵化的生產管理會極大低估員工的創造力?,F在回過頭來說那隱藏在后面的另外兩根柱子。
用隱藏這個詞匯,是因為它的確不那么被人注意。這兩根柱子就是員工的精神面貌和企業良知(或者社會責任更確切)。
公司發展必須立足于和大多數員工進步的一致性。
凡是沒有這兩根柱子的只能稱為團伙,傳世的經典文學就為我們描述了很多諸如清風寨、少華山這樣的團伙。真是眼看他起高樓,眼看他樓塌了。
重讀了《國家與革命》,算是一點讀后感。而且,我想和所有認識的朋友一起分享一下,都請不要再把頭埋進天堂這類東西的沙灘里,而要使頭自由,使這顆塵世頭顱為塵世創造生活的意義。財產、虛榮、奢侈的生活據愛因斯坦說這是豬欄的理想。